GLA首页 > 新闻中心 > 铁路货运中心建设如何市场化_GLA货运
时间:2018-01-25 编辑:Bound 浏览:4167次
通常占地1000亩的铁路场站,需要300~500亩的公路货运市场与之配套。这样既不会对铁路货源形成竞争,又增强铁路场站的市场地位,真正体现货运园区集约化服务的社会功能。
近年来,铁路建设步伐加快,在城市容量扩张、铁路基础设施改造和货运组织改革等多重因素作用下,铁路场站建设掀起新一轮高潮。原铁道部曾将场站建设提升为铁路货运中心建设,出台过一系列指导意见。中国铁路总公司延续铁路货运中心建设的做法,提出铁路场站要向铁路货运中心转变。但是没有市场化的思路转变,很难实现场站功能的转变,也无从谈服务的转变。客户最终购买的是服务,硬件设施是提供服务的基础,硬件能力的提升不等于服务能力的提升。因此,有必要重新理清铁路货运中心建设市场化的思路,寻求突破性的方法,在建设规划初期确立市场定位,避免将旧问题带入新项目,造成新一轮产能过剩。
“十一五”和“十二五”期间,中国铁路场站建设得到一定发展,如目前已在全国建设的9个铁路集装箱中心站,规模和能力一改原有面貌,占地面积均在1000~2000亩;装卸车轨道长度均达1050米,可以实现整车装卸;场站大多采用最新专业装卸机械,实现管理信息化和自动化。这些场站大多选址城市外围,距老货场15~30公里。为便捷运输组织,一些地区新场站投入运营后,关闭其老货场业务,特别是集装箱等对场站装卸要求较高的业务。
笔者在调研走访一些铁路新场站时发现一个矛盾现象:随着场站迁出市域,硬件能力大幅提升,但货源却明显下降,货源流失率达15%~30%,这与建设改造的初衷相违背。分析其原因,通常得到的直接回答是:新场站位置距市区较远,增加公路短驳集货的运距,直接成本上升,相比公路失去价格竞争优势。但是笔者认为这只是表面现象。其本质问题是铁路场站没有按照货运市场规律明确定位,建设初期在货运设施选址、供应链分析、功能构成、服务内容以及环境配套等方面缺乏基本分析论证。
勿以经济运量替代需求分析
一些铁路场站建设初期的规划,往往不惜笔墨研究运输组织的便捷性,而对市场需求多以“经济运量”作简单预测。而一些成熟的货运园区咨询规划,则不作简单的“经济运量”分析,而是作全面的市场需求与竞合分析,全方位扫描货运市场的环境。第一步,分析该地区的经济结构,特别是对该地区参与国际供应链分工协作、参与城市群经济角色等特征进行把握,总体推算货运总量和流向;第二步,通过产业结构分析,找到该地区产生货源较大的支柱产业,对产业的供应链模式、货运市场的供给模式作全面分析,找出供应链服务的供需矛盾,以此作为货运园区提供服务的输入条件;第三步,通过大量典型企业的走访调研,汇总企业运量,从微观到宏观的数据汇总,再通过宏观的总量检验微观的研究成果,由此得出该地区实际货源总量、流向、季节性波动,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中可能的新增货源;第四步,分析公路、铁路、水运、航空等货运能力对这些货源市场的区隔,区分竞争关系以及具备合作的可能;第五步,调研客户对时间、成本、服务质量、环保、政策法律和货运外包服务等关键绩效指标的要求和排序,得出可能获得的铁路货源。
这种从宏观到微观,从微观到宏观的论证分析,绝不是铁路规划中简单的“经济运量”可以比拟。“经济运量”往往是将铁路部门统计的既有货运量加以简单预测模型得出,并不是市场客观存在,这种方法无法实现铁路场站能力提升,以市场存量换增量的目标。
举例为证。不久前笔者受企业委托,对呼和浩特地区铁路的白货市场进行调研,采用上述市场需求与竞合分析方法,得出的结论与铁路规划中的大相庭径。调研前笔者得到的信息是呼市地区白货量很少,一年约300万吨;呼市正在启动铁路场站迁建工作,按照“经济运量”测算适合铁路的货源为175万吨/年。笔者认为年300万吨仅是铁路既有存量货源,且铁路场站调研不能以行政区划为限制,笔者综合鄂尔多斯准格尔地区的煤化工产业的白货货源,综合分析比较得出适合铁路的货源可达3080万吨/年。
可见,铁路场站建设项目成败的试金石是:设施能力的提升是否带来新增货源?是否实现以存量带增量的效果?是否获得更多市场选票?铁路场站建设中以市场化的眼光看待市场,就会得到更加广阔的市场。
规建多式联运网络节点
基于铁路在货运大通道中的作用和地位,中国的铁路货运中心应建成多式联运网络的节点。但多式联运在中国的发展并不理想,因此,发展多式联运是中国货运业发展的战略性问题。
多式联运是世界公认的高效便捷的运输方式,既考验一个国家综合交通的服务能力,也是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市场动因;既是现代货运发展的高级形态,也是降低社会货运成本的主要途径。多式联运的发展必须从基础设施的网络建设、货运组织的形式创新、信息化手段的跨界应用以及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综合推进。中国的多式联运离不开中国铁路的发展,可以说中国铁路的市场化进程,决定着中国多式联运的水平。依托铁路的货运园区是多式联运的重要节点,起到运力交换的关键作用,是实现铁水联运、公铁联运、公铁水联运的服务平台。
由于长期以来公铁水空分制管理,导致中国在基础建设中各自为阵。铁路场站建设不考虑公路、水运配套,即使按照铁路货运中心的思路建设,也不会考虑“公路港”建设,在具备铁水联运的企业,铁路场站选址宁愿舍近求远远离港口;货运园区规划只重视一种运输方式的货运功能,不能与其他运输方式共同规划,特别是涉及铁路系统时,规划矛盾更加突出,盈利能力普遍不强;铁路规划铁路的货运网络,公路规划公路的货运网络,彼此不交流,不参照,一旦建成,相互抢货源,低价竞争。
究其原因,一是无意识;二是怕竞争。无意识是铁路建设规划部门只管自家的一亩三分地,更多考虑铁路接轨技术,运输组织如何方便,是传统的生产导向型思维方式,不会考虑货源聚集地。怕竞争是担心公路货运市场或水运港口建在铁路场站周边,抢了铁路的生意。事实上,铁路场站是大型货运市场的组成部分,铁路场站的存在,大大加强该园区的空间辐射能力;公路货运市场或称之为“公路港”,是货运车辆的港湾,解决的不仅是公路干线运输,还具备铁路场站集疏运的作用,解决公路车辆回程货的信息共享问题,没有“公路港”提供的信息平台,公路车辆单程空驶的成本还是要记在铁路运输成本账上。
笔者在调研铁路货运园时注意到,大量陆运车辆排队等候在铁路货站外,堵塞交通。这些车辆卸货后需要到30公里以外的“公路港”寻找回程货源,这样的园区设计存在严重缺陷,不能实现货运资源集约化使用的目标。这些年兴起的“公路港”建设,在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“公路港”的市场定位问题,但“公路港”增值服务产品问题还是没有解决,只有推出公铁联运的服务产品,才是设施共建的目标。
“公路港”对铁路货运场站的几个关键作用:一是集疏运车辆停泊管理和甩挂运输的作用。没有公路配套的铁路场站,汽车的停泊、装卸等服务得不到保证,铁路服务效率大打折扣。在一些基础设施完善的新场站,货车排队等待时间往往多达3个小时,这在水运港口作业区是不可想象的,会导致货运迅速流失。二是公路信息服务问题。“公路港”多建有车货匹配的信息服务系统,解决车辆空驶问题,减低公路短驳成本。三是集聚货源的作用。公路货运市场有一群庞大的社会货运企业,这些企业掌控着大量的货源,在公路货运市场有库房,所以有“公路港”的地方就有货源。四是共同提供公铁联运的干线运输产品。
货运园区项目实践证明,通常占地1000亩的铁路场站,需要300~500亩的公路货运市场与之配套。这样既不会对铁路货源形成竞争,又增强铁路场站的市场地位,真正体现货运园区集约化服务的社会功能。
相比担心与“公路港”的竞争关系,铁路更欢迎与港口合作,更看重水运产生的货源。但是港口的市场化远比铁路要早,港口关心的是为航运企业和货主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,关心港口的腹地更深更广,这就要求铁水联运必须以便捷为前提,在这方面铁路场站的服务设计还远远达不到其要求。
中国大多数货运园区都围绕某一种运输方式构建,如何使货运园区发挥多式联运的节点作用,发挥货运网络化和信息平台作用,发挥货运大通道和业务联盟作用,特别是具备铁路货运能力的货运中心与社会货运系统的有效结合,需要业内同仁在理论上积极探索,在实践中勇于尝试。
与货运专业市场相联系
中国铁路场站经常出现“孤岛”现象,即铁路场站只起到货运发送与到达的堆存、装卸和运输服务,缺乏对供应链资源的整合能力。在货运中心选址问题上,常把交通枢纽等同于货运中心,常听到许多地方政府在推介货运园区时,大赞本地交通优势无外乎是高速公路网、水陆码头、铁路编组站等基础设施,但具备交通优势并不代表就有货运活动发生,就有大量货源。路网条件为货物的进出和转运提供便利,但是否具
CCTV10对GLA全球物流联盟网的报道:
第五届GLA全球物流峰会速览:
上一篇:【GLA Singapore Membership Renewal】Speed Cargo Logistics Pte Ltd下一篇:【GLA UAE Membership Renewal】Direct Plus Freight L.L.C